「我的名字叫可汗」真情推薦

走向世界的力量、改變世界的關鍵 

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劉增榮

聯合國從2008年開始將每年4月2日訂為世界自閉症日,呼籲世人認識自閉症是當前日趨嚴重的全球健康危機,提高並增強全世界人民對流行性自閉症的認識,同時把有關自閉症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重要性的資訊傳達給世人。

當社會各界正在回應聯合國的呼籲,努力宣導認識自閉症之際,印度寶萊塢鉅片「我的名子叫可汗」強勢上映,有如天降甘霖即時雨,來的正是時候;本片的推出,對社會宣導認識自閉症可以發揮寓教於樂,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「我的名字叫可汗」是一部集教育、種族、宗教、愛情、勇氣的勵志鉅作,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,描述幼年的「可汗」是一位罹患亞斯柏格症的孩子,母親知道他有非凡人的天賦,生長在特教資源缺乏的印度,只有憑著永不放棄的堅強毅力,才能讓他在手足矛盾、教育排擠、社會排斥以及宗教衝突的艱困環境中逆勢成長,此期間的過程備極艱辛,賺人熱淚。

成年後的可汗,在母親過世後移民到美國和事業有成的弟弟一同居住,他有自閉症人際溝通困難的特質,反而因有話直說不拐彎抹角的特性,擄獲了美人「曼蒂拉」的芳心。原本以為平靜的婚姻生活從此開始,沒想到911事件突然來襲,使這個家庭陷入了種族仇恨的陰影中,生離死別,令人鼻酸。

至終,憑著母親幼年的教導,「穆斯林回教徒和印度教徒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別」,這句話影響了「可汗」的一生,使他雖然在社會互動上有障礙,但是在思想上卻是一個健康、正直的人。911之後美國社會對回教徒強烈反感時期,男主角冠有穆斯林「可汗」的姓氏,造成家庭婚姻生活的鉅變,被國安當局因社會安全理由將他逮捕;「可汗」為了挽救愛情,替自己的姓氏正名,憑著堅強的意志、善良的意念,展開艱苦長途的救贖旅程,目的是要當面告訴美國總統他不是恐怖份子。最終,他做到了,不但,澄清他的清白,也扭轉了美國人對穆斯林的觀感,也見證自閉症者無比的勇氣是可以超越極限的。

印度詩人泰戈爾「生之勇氣」寫道「我不祈求從險境中得蔭蔽,但求無畏地面對它,………在焦慮中我不渴望被他人解救,但望自己有耐心去克服他」;全球首富比爾蓋茲自稱是一位「為理想與目標而終身不悔的人」,正是本片最佳註解。

大多數的自閉症者給一般人的觀感是需要被照顧的依賴者,「可汗」以自閉症的特質「說到做到」,成功的達成自己的目標,化劣勢為優勢,值得世人省思、借鏡。社會大眾面對身旁有自閉症者,若能適時的伸出援手,將能協助自閉症者自己成為走向世界的力量、改變世界的關鍵,進而對社會有所貢獻。

i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觸動人性真善美的電影《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》

讓我們一起打破種族與宗教的藩籬,愛和勇氣比恐懼力量大!

http://www.indianandworldmusic.net/index2.php

facebook:Jeffery Imc

By 台北印度文化中心創辨人 吳德朗  Jeffery 04 May 2011

歷史的共業

印度從10世紀穆斯林開始入侵印度次大陸,13世紀建立德里蘇丹國,16世紀成吉斯汗的後裔於1526年建立了蒙兀兒王朝,直到1858年又落入英國殖民政府的統治,印度終於在1947年8月15日獨立。由於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無法達成共識,就在前一天,8月14日,以伊斯蘭為名的印度人在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建國,以宗教分分岐,分裂為兩個國家,兩個不同信仰的人民開啟人類史上最大的遷徙,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遷徒到印度,印度的穆斯林信徒則巴基斯坦遷徒。不幸的是,這雙向遷徙受到政治人物的鼓動,雙方血流成河,近百萬無辜百姓還沒到目地己成孤魂野鬼。建國之初,1947年兩國之間又有喀什米爾的領土糾紛開戰,1965年和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接二連三的發生戰爭。所幸在國際調停和雙方自制下,至今尚能相安無事,然而在印度仍然有近二億的穆斯林公民,爾也會因歷史的共業,間有零星小規模的衝突。

電影

這部電影一開始就從印度於2002年在古吉拉特印度教和穆斯林騷亂,做為母親給男主角Rizwan Khan小時候分辨好人壞人的範例;世界上只有做好事的好人、做壞事的壞人,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;無關乎穆斯林,無關乎印度教,世間太多這種是是而非的二分法,讓世界變的混亂不堪。這對從小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的純真思維的小孩人格的形成,有非常重要正向的影響,他深信做好事才有好報。

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小孩,乍看有些阿達,但有驚人的記憶力,過目不忘,從小在鐵工廠敲敲打打,學會了修理電子機械的本事。受到伊朗退休的學者教導,讓他更是與眾不同。

i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蓋達組織領導人賓拉登被美軍狙殺,美國舉國歡騰為之慶祝,認為正義獲得申張!但殊不知,911事件發生後,美國境內的有色民族全遭種族歧視與愛國主義護航下受到打壓,特別是伊斯蘭教(回教)的樸實信徒更是成為過街老鼠,寶萊塢天王沙魯可汗主演的新片《我的名字叫可汗》就拍出這個觀點,有別於過往美帝國主義風格,老把伊斯蘭教視為恐怖份子的角度。

 

IMG_7060_S.jpg

《我的名字叫可汗》片中男主角就因為他的姓「可汗」Khan,容易讓人聯想,常把他的姓誤以為就是伊斯蘭教激進份子代表,害他連入境美國機場就被嚴格看管,特別對待。更尷尬的是,現實生活中的寶萊塢天王沙魯可汗也因為姓就是Khan,於是他入境美國時也被列為可疑人士而搜身。

 

《我的名字叫可汗》導演卡倫喬哈爾(Karan Johar)想透過此片傳達身為伊斯蘭教民眾常被誤解的狀況,不希望人們只要聽到伊斯蘭教就認定對方是恐怖份子。他說:「全世界都有這種狀況,如果人們變得這麼情緒化,那這將成為危機。而且這不是我身為導演才看得見,是每個人都能察覺這樣的問題。」沙魯可汗更說:「有好的穆斯林、好的天主教徒、好的印度教徒。但也有壞的穆斯林、印度教徒、天主教徒,但不能因為你信了哪一種宗教就強制性地區分好壞,就說他們是壞人。」

 IMG_7635_S.jpgIMG_7680_S.jpg

賓拉登被美方狙擊身亡後,其實美國境內更怕挑起激進主義,這時更顯得《我的名字叫可汗》這部片強調種族、宗教對話的可貴。網友討論該片來得真是時候,可適時提供大家不一樣的觀點,讓大家思考911事件雖然撕裂了種族傷口,但也應該能視為重新思考種族、宗教、文化的多元性。  

IMG_8097_S.jpg

 

i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出處:KingNet>吳孟樵影評專欄

「身為穆斯林(可汗),本身不是錯。」這是此部電影的主旨,以美國911事件後,種族、膚色、宗教如何產生對立、謬誤的無奈,藉此,宣揚和平精神。號稱是最賣座的海外寶萊塢電影。

患有亞斯柏格(自閉)症的男主角可汗(Khan),如湯姆漢克多年前的電影《阿甘正傳》一般,具有努力不懈的『阿甘』精神:誠懇善良孝順、也獲得美人心。他以「音」辨人,努力追來的終生伴侶,先是讓他記得了她的聲音,聲音,流露出真善美。他從不說謊,心思純善,所以,能分辨何為謊言。如同他自小習慣拿顆石子在手心轉呀轉、或是抓扯髮絲,他內在的世界,能夠幫助他思考。講話不流暢;筆下能記錄豐沛的情感。

可汗的生命歷程裡,有三位女性是影響的關鍵:

媽媽從不放棄他,帶他尋找名師單獨教導,常講故事給他聽,藉著宗教的分歧,解釋:「世界有做好事的好人和做壞事的壞人。」這論點雖顯得二分法,世界上,不少得權力者,行壞事好事有其轉換的法則階段。但,可汗媽媽的用心,建立可汗真純的信仰:「仁愛,不是以膚色,而是以行為判斷。」

弟弟的太太在大學教授心理學,首先發現他患自閉症。對他的耐心,超越可汗的親弟弟。

i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911」多次拍成電影 後911回教徒被污名化

2011-05-02 何瑞珠/綜合報導

911事件曾多次被搬上銀幕,這次美軍擊斃「賓拉登」也可能成為熱門電影題材。只不過,美國電影中強調的總是美國人遭受的打擊,反倒是印度電影真正刻畫出,後911時代,慘遭「賓拉登」拖累的回教徒心聲。

出處:中天新聞>影音新聞>國際‧兩岸

 

 

 


i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